概况


福建理工大学图书馆由旗山校区中心馆、鼓山校区分馆组成,总建筑面积35656㎡。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开放的资源布局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分馆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管理,每周对外开放时间达112小时,为全校师生提供书刊借阅、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读者培训、文献检索教学、学科分析报告等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服务,不断推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建设发展,朝着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图书馆的目标努力。

图书馆现设有文献建设部、读者服务部、学科信息部、技术部等7个部门,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较强业务水平的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

一、馆藏资源建设

根据学校办学方向和学科建设走向,重点加强优势明显、影响较大、发展迅速、成果颇丰的重点领域文献的收藏,馆藏文献内容与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以建筑、机械、电子为特色,以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材料等高新技术学科为重点,兼顾基础学科的工、理、管、文相结合的多学科藏书体系。截至2023年9月,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31.92万余册。图书馆近年来对文献资源建设类型进行了适时调整,着力进行数字资源建设,积极拓展信息服务能力,2017年迄今,总共采购数据库63个,其中中文数据库45个,外文数据库18个,主要有Web of ScienceEi Village美国工程索引、ScienceDirect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SpringerLinkWiley Online LibraryACSEBSCO Host、清华同方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知识库、超星(汇雅)电子图书等数据库,共有电子图书204万余种,电子期刊2.6万余种,提供每天24小时在线服务。

二、学科信息服务

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围绕重点学科、学位点和专业集群建设,开展学科服务和情报分析,完成《福建工程学院学科发展分析报告》、《福建工程学院学科分析报告--基于WOSESIIncites》、《福建工程学院科研论文成果统计分析》、《福建工程学院学科分析报告(2011-2020年)》、《福建工程学院ESI学科分析报告》、《“十三五”福建工程学院学科竞争力分析报告》等多篇报告,利用各类数据挖掘工具,科学分析我校学科总体发展情况、重点学科发展情况,为学校教学科研建设提供助力。

三、资源共享平台

图书馆目前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保障系统(CASHL)成员馆,是全国建筑院校情报网、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福建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的理事单位,是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核心成员馆和“三创”信息服务工作组组长单位、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已实现省内外各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的自动传递及福州大学城各高校师生纸质文献借阅,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让广大师生足不出户就能随时通过校园网检索、获取所需文献信息资源。

四、智能信息服务

2013年在福建省高校中率先采用RFID技术实行自助借还服务,实现图书流通的智能管理,成为省内高校首家使用超高频RFID技术改造图书管理的典范。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读者可通过微信平台荐购图书,拓展了信息服务渠道。加快数字化资源和移动图书馆建设,扩大数字化资源的占比,提供电子书借阅机自助下载服务,建设了自助文印系统、空间与座位预约系统,极大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实现了业务及办公管理、书刊集成管理、数字资源服务三位一体统一管理、高效服务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五、校园文化建设

图书馆设有琴南书院,为晚清书斋风格,收藏与展示学校创办人之一林纾先生相关的文献资料,书院将空间多种功能融为一体,实现展藏一体情景学习人在书中,既是文献保护的特藏库,又是展示校史、开展专业授课的第二课堂。

图书馆收藏有文津阁版《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和学校的福建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福建文献汇编》第一辑、第二辑等。

此外,图书馆重视加强文化推广服务,每年定期开展的世界读书日系列读书节活动,如读书交流会、书展、画展、讲座、电影欣赏、诗歌朗诵、演讲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已成为校园文化的品牌。每年与校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及各学院积极沟通合作,不定期开展设计作品展、毕业作品展、不断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还注重新媒体手段的应用,先后推出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抖音账号,推广馆内资源,发布活动通告,通过移动平台加强与读者间的联系,提升了读者信息获取速度和阅读效率。